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遭示威者暴力衝擊。事發時,正在國會大廈內進行直播報道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朗達·科爾文和她的同事,用攝像機和手機記錄下了當時的混亂場面。
事後,她在接受電話採訪時坦言,當再次回憶起示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情景時,內心不僅感到害怕,也感到悲哀。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在場記者回憶事發場面:既害怕又悲哀
美國《華盛頓郵報》駐國會山記者 朗達·科爾文:是的,我們目前就在國會大廈裏面。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在一小時後舉行。
美國《華盛頓郵報》駐國會山記者 朗達·科爾文:我們應該去哪裏,這裏有我們能進去躲避的房間嗎?好吧,咱們只能跟着人流走。
美國 《華盛頓郵報》主播:目前特朗普總統對這件事還保持緘默,他沒有呼籲這些示威者撤離。我必須要指出,我們看到像你一樣的記者,對不起。
9日,朗達·科爾文在接受電話採訪時,回憶了6日美國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的一幕。
美國《華盛頓郵報》駐國會山記者 朗達·科爾文:在我身後你能聽到國會山警方大喊“立即撤退,立即撤退”。我們都有點慌張,下了三層樓梯後進入地下室,我們被告知“快走,快走”。從警方的通信設備裏,我們聽到“已開槍”的報告,當時我在直播報道的時候一直在想,你不知道這些人衝進來後會去哪兒。是到國會山另一邊,還是出現在下一個拐角處,萬一他們找到你,你根本無法確定會面對哪些威脅,這太可怕了!我們當時很害怕,如果我一個人落單的話,會不會只能在走廊裏徘徊,然後跑進這羣民族主義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之中,我肯定會被立即認出來。
示威者:門開了。
《華盛頓郵報》駐國會山記者 朗達·科爾文:作為一名美國人,我認為國會本應是莊重的場所,是政權運轉的中心。但示威者們像那樣湧入,甚至可以説是侵入導致它無法運轉,這太悲哀了。
日本《每日新聞》社論:所謂“民主大國”的巨大歷史污點
美國國會遭暴力衝擊事件,引發國際媒體一片譁然。
日本《每日新聞》1月8日發表社論稱,這是所謂的“民主大國”的巨大歷史污點。
日本《每日新聞》的社論以這樣的描述開頭:
“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暴亂席捲美國國會大廈。遊行隊伍衝破阻隔闖入大廈,警察為鎮壓暴亂分子四處發射催淚彈,議員帶着防護面罩慌忙跑入安全區,暴徒佔領會場後肆意妄為…… 這一幕就發生在正式確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的會議上。”
《每日新聞》犀利評論道:“企圖以暴力手段阻止權力在民主制度下的有序過渡,這在美國曆史上聞所未聞。對於所謂‘世界民主大國’之典範的美國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污點。美國現政府給美國政治和社會留下了一道難以修復的裂痕。”